央视将目光定格在这群热爱农业、敢于探索,为农业硅谷给予养分的年轻人身上,借由他们的讲述展现平湖传统农业发生的一场悄无声息的数字化变革,以及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而他们这些新农人,也被赋予上了一个新的称谓——农业数字化技术员。
马新远,毕业于世界发达的农业国家荷兰,落户广陈已经5年了,此时他需要进入的地方可谓门禁森严,层层保护就是为了妥善地研究保管几颗草莓的数据,大数据时代,这些草莓的研究数据可以称为“无价之宝”,而它们还需要进一步去做甜度测试。
在广陈这片硅谷之中,不乏草莓培育的优秀人才。王亚菲,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他认为,农业数字化技术员所做的事情,就是给植物创造更好的条件,来进行光合作用,并生产出农产品。
据王亚菲介绍,在脱毒的组培室中将草莓的茎尖生长点剥离出来,接种到无菌的培养基内,后续再经过三年的繁育,可以生长出约15万棵生产苗,这也将成为莓农的一大保障。
除了做好农业科技的研究、应用,他们还承担起了向农户讲解示范数字化的农业生产设施,指导和帮助科学育种等等。王亚菲每天都会去一个定点帮扶的草莓基地,进行观测和培育指导。
传统农业,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生产方式稳定却落后,靠天吃饭在冬天意味着无法耕种,而农业数字化不仅打破了天气的制约,无土栽培、沙土栽培等,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在这里,只是最常见的现代农业技术,无人喷洒、无人运输、北斗测量系统,这些先进的数字化管理,都可以通过手机操作。13个大棚,120亩地,只需要一个管理员,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农业数字化技术员更基础的一面。
郭东明,是个地道的东北农民,他现在的工作,每天只需要半小时就能轻松完成,在广陈这片土地里,农业已由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数字化产业转型。
马新远的数字化农业梦近3年的研究成果,就在这个看似普通的集装箱内,在这个集装箱之中,紫外线灯光取代了太阳,培养基质取代了泥土,施肥浇水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马新远称之为植物工厂。
植物工厂是一种在室内条件下,利用人工光源、气候控制、水肥自动化供给等技术手段,实现高密度、高效、可持续种植植物的一种设施农业模式。
马新远介绍说,他们研发的集装箱操送系统,就是把植物需要的光、温、水、汽、肥全部集成在这个系统里,平时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来完成集装箱的管控和监测,包括灯光都是可以根据植物需要的不同时间段的需求来进行设定。
每天来这个植物工厂巡视是马新远的“必修课”。这家植物工厂建成之后,其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都将走在中国前列。因不受气候、季节、土壤等传统种植方式的限制,可以实现全年无休生产。植物工厂也将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的重要模式之一,以提供更加健康、安全、可持续的农产品。
正是有很多像马新远、王亚菲这样扎根乡村的农业数字化技术员不断地努力,深耕于农业的数字化领域,向农业强国迈进才拥有了无限可能。
来源:央视《走遍中国》、平湖农开、平湖发布